基本操作
导丝操控,总的来说很简单,就“推”、“拉”、“转”三个动作,带动体内导丝的“滑”、“钻”、“穿”三个动作,就是前进,后退,旋转。初学者,容易犯的错误是“只知进退,不知旋转”,或者“知道旋转,但是不知道还可以边退边旋转”,也就是螺旋CT的前进方式。高手和低手的区别主要在于导丝的控制技术。
单手或者双手操作都可以,看个人习惯。就像吹笛子或者弹吉他一样,你是左侧或者右侧放乐器都行,只要你操作的得心应手就可以。李小龙就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格斗式,他是右手在前的警戒式,多数人是左手在前。
上面这图在塑形针的头端用手按压一下,是塑折角的弯,用来做闭塞血管的开通。
所有导管头端的形态和导丝塑形的基本原理是110原理和血管适型原理。
我们先看110原理,这是中国学者总结的规律。
导管导丝的头端第一个弯曲的长度是血管直径的110%,管头端到主干的长度是血管直径的110%长度,是最容易勾住血管开口的。
为什么110%呢?
因为太短,导管会漂浮在血管里,四周不粘,这样你怎么能勾住血管分支呢?不可能勾住
太长呢?太长,会划过分支血管,也不容易进入分支。
只有适当的长度才是最佳的,也就是长出10%的长度。
血管适型理论,导丝走形的方向如果和血管形态吻合,当然是最容易进到目标血管的。这里面涉及到导管导丝的走行规律,尤其是微导管导丝在血管中走形的规律,他们是走形在血管的中心吗?
尤其是在弯曲的血管里,这个将在下一篇进阶篇里写(导丝导管的走行原理和在困难血管路径中的操作技巧)
分支一主支血管角度越大,导丝头端的弯曲度越大,主支一血管直径越大,导丝前端弯曲部分也越长。
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来,同一个血管分支我们可以采用不用的塑形形态,术者要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操纵导丝的技术去实现目的。
导丝“S”型塑形
我们看上面这个血管情况,血管比较粗,常规导丝单弯操作也很容易成功,但是导丝要术者用手旋转,如果塑形s型,就会更丝滑,看下面这个动态的图。
是不是很丝滑?
在脑血管里也可以用到s型的塑形,比如超选大脑前动脉,导丝容易向大脑中动脉去,单弯导丝要反复旋转才能去大脑前动脉,如果塑形s型就会更容易操作。
最后看看外周常用的导管。
-END-
声明:本文转载于<钟书医生>,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仅用于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