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鼻种植体仅适用于上颌骨严重吸收、骨质松软且呈空腔状的病例。该种植体与常规种植体同样经口腔植入,但其固位点位于上颌骨与鼻腔最外侧下鼻甲交汇处的微小骨性区域。
此类种植体用于上颌骨量不足患者的无牙颌修复,可作为All-on-4/X全牙弓修复方案的锚定基台。最终修复体通常采用氧化锆材质制作。
经鼻种植体的优势
经鼻种植体主要用于替代上颌四颗颧骨种植体(quad zygoma)的植入方案。四联颧骨种植仅适用于鼻下骨量极度匮乏的极端病例。该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在前牙区植入1-2颗经鼻种植体,避免使用4颗颧骨种植体。
上图为四联颧骨种植体X线片。图中蓝色星标所示为颧骨种植体,每侧各植入2颗。
原作者在美国(及部分欧洲国家)开展颧骨/鼻骨/翼突种植技术培训时,始终强调需全面评估所有可选方案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四联颧骨种植。值得庆幸的是,多数患者仅需常规种植体即可完成治疗,无需这些特殊植入方案。
尽管经口入路植入鼻骨的方式看似非常规,但其优势显著:相较于四联颧骨种植,该技术不仅能提供更强的骨结合强度,还具有更低的手术风险。由于四颗颧骨种植体常面临空间不足的难题,此时经鼻种植体便展现出独特的临床价值。
经鼻种植体的特殊解剖要求
经鼻种植体必须由精通远程锚定种植技术(且具备丰富临床经验)的种植专科医师实施。该技术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即刻负重。若不符合经鼻种植条件,患者只能选择上颌四联颧骨种植或通过块状骨移植重建前牙区骨量。
真正符合经鼻种植解剖条件的患者极为罕见——多数患者无法满足这一理想植入位点的要求。关键在于鼻泪管(nasal lacrimal duct)与植入区必须保持足够间距。若解剖条件允许,此技术将成为首选方案。
经鼻种植体的临床经验与风险考量
需特别说明的是,原作者在鼻底骨(梨状孔边缘)锚定种植体的临床实践已逾二十年。对于全牙弓修复的上颌前牙区种植,鼻基底骨植入始终是推荐方案——该部位能提供极高的扭矩稳定性,显著减少种植体微动,结合面部扫描与口内扫描(IOS)/摄影测量技术,可实现安全可靠的即刻负重。
经鼻种植体作为新兴技术(仅出现3-4年),实质上是传统颧骨种植(始于1988年)与鼻基底种植(研究超25年)的技术融合。
风险分析:
其并发症与常规上颌种植相似(出血/肿胀/感染等),关键风险点在于需精确测量鼻泪管下缘位置。理论上存在导管受压导致慢性泪溢的可能,但迄今未见临床报道,笔者亦未遇此类案例。
长期预后评估:
相较于四联颧骨种植,经鼻种植体可能具有更优的长期效果。结合翼突种植可完全消除悬臂梁效应,其宽间距植入布局也更具生物力学优势。
需重申:此类病例仅占临床的1%以下。本诊所因专注处理重度骨吸收的种植失败病例而具有特殊性。
-END-
声明:本文转载自<口腔视界>,仅用于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,请立即联系我们处理。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。